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战“疫”说理】疫情给公众认知及行为带来哪些改变(5)

【战“疫”说理】疫情给公众认知及行为带来哪些改变(5)
2020-06-17 15:03:01 人民论坛网

孙凤: 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饮食习惯的改变。疫情发生前,共同进餐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也为社会交往提供了便利。而疫情期间,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众言研究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中国人习惯的养成率调查显示,看新闻(62%)、自己做饭(60%)、吃蔬菜/素食(58%)、吃水果(56%)和看电视(52%)的习惯养成率排列在前五位。80后和90后这些过去习惯于在外就餐和点外卖的人群,在疫情之下养成了自己买菜做饭的习惯。其中80后自己做饭的习惯养成率为65%左右,90后中则有56%的人养成了自己做饭的习惯,这些人中表示会在疫情之后继续自己做饭的比例为66% 。这些习惯的养成显然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精神食粮的供给方面,疫情时期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对人们的文化娱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网络科普等的使用,均构成了疫情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供给;又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增强了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一些个性化的短视频,通过秀才艺、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对消费者的示范和习惯的影响较大,短视频记录的一些碎片化和拼图化的生活场景,聚合了疫情期间普通个体的生活瞬间,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这个特殊时期的风貌。

万国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八个方面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会增加失业率或降低部分人口的收入及存款,消费主义的倾向将得到遏制,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为主的消费策略将在短期内成为更多民众的选择;二是疫情的冲击可能会增强民众对于稳定就业形态的追求,产业和行业原有的人才吸引格局将会发生逆转,部分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可能面临人员流动性增强或人才匮乏等问题;三是公民参与意识的提升将有利于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的引导,民众对于社区建设的关注可能会加快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四是民众对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大数据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得到更多民众的青睐,但网络空间的公共治理难度随之也会显著增加;五是民众对于个体及家庭健康的关注力度将会空前高涨,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被更多民众所推崇,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健康项目的投资将会快速提升;六是民众对于城市治理能力将具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及流向管理能力更好的城市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七是国外应对疫情的乏力可能影响民众境外就学就业的积极性,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尖端人才归国比例将会有所增长;八是疫情重灾区民众尤其是亲眼目睹家庭成员在疫情期间去世的民众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特定地区需要积极做好灾害重建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工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