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因地制宜的“魅力”——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随笔

因地制宜的“魅力”——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随笔
2020-06-02 18:11:04 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6月2日电 题:因地制宜的“魅力”——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随笔

新华社记者段羡菊、王新明、骆飞

黑乎乎的石头,凌乱地拱起在荒凉的山坡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晴隆县,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也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这种素有“地球癌症”之称的地方,一种前景看好的乡村产业正如火如荼地生长,这就是花椒。

茶马镇今年发展到2万亩花椒,种植高峰季节每天有700名农民务工,常年务工不少于200人,其中很多是贫困户。之前,当地基层政府和投资者联手,经过了两年时间的考察、研究、试种,最终确定将花椒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

投资者周清现场向记者介绍,花椒特别怕水,而且特别喜欢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生长,这样才能产出高品质的花椒。“平常眼中的劣势环境,恰恰是花椒生长的优势地带。”

贫困地区在推进产业扶贫时,如何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是头等大事,也是头痛之事。一些地方费尽心力,但常常“只开花不结果”,浪费了财政资金、损害了农民利益。究其缘故,拍脑袋、瞎指挥,不因地制宜,从而没有获得比较优势,是重要原因。

同属于黔西南的望谟县郊纳镇,属于贵州历史上出名的“穷山恶水”麻山地带,山上地皮稀薄,随便刨开,就是拳头大的卵石,疏松的黄土。这种坡度较大、不好整理、缺乏肥力的“劣土”,就是世代种植的“大路货”玉米品种,也没法“多收三五斗”。

然而,这种“下等土”由于含沙性强、土质通透,种植茶树却是“上等土”。当地山上保存大量野茶树,为扦插、育苗提供了珍贵种源。近几年来,当地在脱贫攻坚中,重点发展茶产业,来势看好。

如今,这里的山上栽种了1万多亩茶树。方兴未艾的茶产业,联结了全镇总人口的65.05%,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使他们从中受益。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