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向不文明行为“开刀”,这些事儿被写进地方性法规(3)

向不文明行为“开刀”,这些事儿被写进地方性法规(3)
2020-04-26 19:33:01 央视网

在这次疫情中,大家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正确洗手、打喷嚏用肘部遮挡、聚餐用公筷公勺等。这些好习惯不应只是特殊时期的“防疫法宝”,更应该转化成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

倡导公筷公勺 消费者餐馆响应

近日在上海的多家餐馆,记者都看到了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标识。绝大多数就餐的人,也在主动使用公筷公勺。

向不文明行为“开刀”,这些事儿被写进地方性法规

国家卫健委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 房静远: 致病微生物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外一个,主要是通过口口就是唾液、口腔,像有一些人口腔里边还有幽门螺旋杆菌,它会引起胃里边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 令狐恩强: 中国胃癌发病率比较高,现在很多学者把这个胃癌发病归结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双12”公约:12个不要、12个倡导

针对一些卫生健康陋习,上海近日起草《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并公开征求意见。核心内容是12个不要、12个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就是12个倡导中的一条。

根据上海爱卫办的数据,超过90%的市民和20000多家餐厅表示赞成。这家餐厅设计了颜色、长短都不一样的筷子公筷,这家餐厅则配置“公叉勺”,兼具叉子与勺的功能。上菜时,服务员还会专门提示。

专家指出在家里也最好使用公筷公勺。为了让好习惯继续下去,上海120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加快地方修法进程,制定地方标准。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