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最后7个国家级贫困旗县今年已全部脱贫,但当地“摘帽”不松劲。在王心宇等干部看来,助农直播有利于开拓更大市场,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过去一年,还有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兴安盟大米成为“网红产品”,兴安盟盟委书记、各旗县县委书记在各大卫视、网络平台露脸宣传,迅速打开全国销路。目前,当地累计线上销售大米超2000吨,销售额超1000万元。
这些只是内蒙古产业扶贫的缩影。自治区还通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建立龙头扶贫企业利益联结、加强消费扶贫等举措,将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致富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以来,内蒙古通过产业发展带动40.26万人脱贫,占脱贫人口总数的48.9%。
靠手艺得收益,古老文化“火起来”
“当当当……”一大早,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传出一阵小锤轻敲刻刀的脆响。建档立卡贫困户米格木尔坐在桌前,埋头创作皮雕。大口吹掉皮渣,祥云图案凹凸有致地呈现在褐色皮腰带上。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村民米格木尔在制作皮雕(2020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米格木尔家住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孟根础鲁嘎查,他身患残疾,腿脚不便。当地就业局推荐他参加皮雕产业培训。对于这次机会,他倍加珍惜,克服腿脚顽疾,刻苦钻研皮雕。如今,他学有所成,制作的皮雕腰带通过公司销售,每月收入1700余元。“参加特色产业培训,有了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从贫困的泥潭里挣脱出来了。”米格木尔说。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居民乌云嘎介绍自己家制作的鄂温克族传统工艺制品太阳花(2017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鄂温克族民族传统手工艺在脱贫攻坚中焕发生机。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还有达斡尔木雕、布里亚特食品、巴尔虎服饰等民族特色企业192家,囊括23项非遗传承项目,去年为全旗近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特色产业培训。
内蒙古不少贫困旗县把民族文化打造成产业,培育出蒙古袍、蒙医药、笤帚苗、蒙古族刺绣等扶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甩穷帽”。
2012年,丈夫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王金莲的幸福生活。丈夫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让全家陷入困境。“感觉天塌下来了,这让我们一家怎么活……”
命运的翻转发生在2016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科尔沁右翼中旗将起源于清代的蒙古族王府刺绣打造为扶贫产业,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绣娘王金莲在家通过手机视频教授蒙古族刺绣(2020年2月27日摄)。新华社发(白俊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