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北京的水资源格局因为南水的到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北京是如何用好每一滴南水的?
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南水要历经十五天才能到达北京,而南水到达北京之前大部分都是以地上明渠方式流经各地,那么进入北京后,南水的水质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有1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24小时不间断地对引水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并将数据通过卫星同步传送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总台记者王丰:比如说在大宁调压池,像黄色24小时水样采样的设备,实际上它在采样的同时后台会有一个水样监测系统,来对它进行24小时水质不间断检测和分析。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这里将关闭闸口,把水放入河道用于生态补水,避免污染水进入水厂。
南水的到来,让北京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机会。北京在此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和再生水四种水源可供调配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水,水资源的格局由四水联调变为了五水联调。
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俊文:我们都说一水进京,多水变通途。大部分的南水北调水还是都用来满足老百姓喝的这个需求,如果有一定余量的话,我们去利用水库,利用这个地下水源地存蓄起来,所以这几年,我们的地表水库也逐渐增加了一些蓄水量,地下水连续回升13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