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村两委一再合计。“咱这地理位置,冷就是最大资源,必须干出名堂。”赵民兴说。
2013年村两委决定争取资金,改造老房建家庭旅馆,但响应者寥寥。
“虽然政府补贴,但自己也得投几万元钱,半辈子积蓄啊。”村民李云才交完钱却心疼了,思来想去又把钱讨回来。
关键时刻,党员挺身示范。张福顺花了半年时间翻盖新房,福顺客栈开张。赵民兴建起农家小院,集民宿、餐饮一体。
找对发展路子,仅一年,张福顺投入翻修的成本全部收回。在党员带动下,家庭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那年冬天,这个常住人口仅300多人的小村庄,接待过夜游客近万人。
脱贫户李桂英原来家庭十分贫困。村里结合她家情况帮助贷款,建起东北民俗主题家庭宾馆,4铺大炕、2个标间,2018年纯收入四五万元。
随后北红村还建起家庭宾馆协会,张福顺任会长,4个副会长里3名是党员。全村家庭旅馆数量增至70多家,22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业,北红村一跃成为富裕村。
赵民兴说,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还是发展产业,不仅巩固脱贫成果,还促进乡村振兴。北红村迄今发展了乡村旅游、生猪养殖、面粉加工等产业项目,将六成收益所得用于全村49个贫困户出工分成,2019年户均分红4897元。
贫困户不是坐在家里就分红。驻村第一书记周广新翻开一本账册,上面记录着贫困户公益岗位等出工天数。“脱贫更要注重培养内在动力。”他说。
在“中国北极”漠河,党组织站到脱贫攻坚前台,实现党建与产业双促进,北红村不是个例。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漠河市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进一步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激活扶贫一盘棋。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飘扬着红旗的战斗堡垒,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新华社兰州3月21日电 题:甘肃:引洮脱贫活水来 新华社记者张钦、任延昕、多蕾 世界水日前夕,甘肃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二期全线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