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回到工作岗位了,就我还呆在家里。”家住内蒙古的暨南大学博士三年级学生王舒(化名)最近陷入了焦虑。她天天查学校官网,盯着学校的微博和公众号,盼着能跳出来一条关于开学的通知。
对王舒来说,能否按时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返校做实验的日期。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春季学期。由于学生来源广泛,高校更是严格禁止学生返校。在很多高校,实验室只对博士后和正式教职工开放,即使学生寒假期间没有离开学校所在地,也无法返校干活。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指出,高校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精准安排教职员工和学生分期分批有序返校。
多位受访教师和毕业生表示,希望学校能考虑让低风险地区的硕士和博士生特别是毕业生第一批尽早返校。
做不了的实验,补不了的数据
“其他人现在耽误两个月,以后还有时间把这两个月‘抢’回来。”广西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蒋德梦说,“但我们毕业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就只有这么一点时间了。”
蒋德梦做的是鸟类行为研究。去年4月,他结束了项目的野外数据收集,进入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大年初三,蒋德梦征得同意返校,边隔离边写论文。
论文进度仍然不如预期——蒋德梦想和他的外籍导师面对面交流沟通,但这成了奢望。“做科研不是单打独斗,很多时候是团队作战。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在一个状态。”
相对而言,蒋德梦受到的影响没有太大——他没有实验要补。
需要继续做实验的毕业生是受影响的“重灾区”。生物、物理、环境甚至农林……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需要实验室或实验田才能做研究。若春节放假前实验没有做完,或要补做实验,无法返校就成了这些人论文完成路上越不过去的槛。
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姚贤宇原计划2月1日返校,为毕业论文再补一组实验数据。
“起初推迟开学,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正3月回校也能干完。3月初回不去,我想3月中旬回去也行。现在眼看到3月下旬了,我就有些焦虑了。”姚贤宇自己也在广西。其他人的流动并无障碍,生活已逐渐恢复常态。但作为学生,他只能原地等待通知。
2月初,王舒就向导师、学院提出了返校申请。但至今没有回音。
她做的是地质研究,研究的前提就是有样品、有实验仪器。“前段时间我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一耽误就是两个月!”王舒在电话旁叹气,“都说初三、高三要中考、高考,但我们研究生的论文提交日期和答辩日期也在那摆着呀。”
硕博士毕业生能否先行返校?
王舒的导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憋了这么久,学生现在觉得,连在实验室熬夜加班都是一种幸福了。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表示,理工科研究生的研究高度依赖实验室,返校日期一拖再拖,会影响他们如期毕业、如期工作。
“研究生已经是科研主力军,是科研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人。”易建强说,研究生的身份是学生,但本质相当于是科研人员,是科研团队不可或缺的骨干。高年级硕博士研究生,更是导师的得力帮手。
受疫情影响,很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暂停。“临近毕业的高年级研究生为按期毕业在着急,低年级的研究生为实验和论文也在着急,导师们则为科研项目更着急!”易建强向科技日报记者分析,我国博士研究生数量并不多,现在铁路、民航和长途客运管控严格,安全性高,学生返校时风险很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通常都为研究生提供了较为宽敞的宿舍,居住条件较好。“他们也知道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防疫工作,管理起来难度并不高。”易建强建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快分批次分阶段通知研究生回校复学。
广西大学正考虑让毕业年级研究生第一批返校。
广西大学林学院院长曹坤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三月初学院向学生收集过两轮信息,毕业年级学生有实验需求的,可以申请返校。他透露,学校计划让这批人尽快首批提前返校。“我们也会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返校计划,加强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曹坤芳说。(记者 张盖伦 崔 爽)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要求高校对按时完成培养计划且毕业论文(设计)符合质量要求的学生,应努力保障其顺利毕业;因疫情影响确实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可适当延长毕业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