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无人机植保、多光谱成像、区块链技术……农民伯伯的种田“黑科技”

无人机植保、多光谱成像、区块链技术……农民伯伯的种田“黑科技”
2020-03-02 17:03:01 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3月2日电(记者叶含勇 李梦馨 王曦)春天来了,从百米高空俯瞰成都平原,一块块农田如同地毯。行走田间,耕作的人变少了,“黑科技”越来越多。遥感卫星、植保无人机、多光谱照相机……智能化设备不断“加持”,使得这里的农业生产更具“智慧”:人在家中坐,春耕“走”起来。

  害虫有了新“天敌”

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街道仁寿社区,无人机飞手秦川将混合好的农药灌入塑料桶。一架直径约1.4米的无人机停在田边。秦川将农药桶装在无人机上,拿出遥控器,设置好飞行路线、速度、高度以及农药用量,确认四周没有障碍物后,滑动屏幕,操作无人机平稳起飞。

秦川说,春季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高发期。“这片农田33亩,以往5个人一上午才能完成喷洒农药作业。现在,我一个人一架飞机,不到2个小时就能搞定。”秦川向记者介绍,无人机洒农药的精准度和穿透度都高于人工,还省时省力。在抗击疫情期间,使用无人机可以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这片农田的经营者周家林,是邛崃市种粮大户,在固驿街道仁寿社区流转了近1200亩土地。每年早春时节,周家林都会使用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农药喷洒。“3年前我就开始请人用无人机打药了。去年,根据国家农机农具相关补贴政策,我花了5万元也给自家备了一台无人机,让我儿子去参加培训、考取飞手操作证。”周家林告诉记者。

  农民有了24小时“种田管家”

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永兴村,也有一架无人机正在金黄的油菜花田上空盘旋。机上搭载的多光谱照相机,可拍摄蕴含土壤成分、作物养分、病虫害状况、预估产量等信息的多光谱图像,经过服务商后台处理后,很快就显示在经营者杨光的手机屏幕上。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