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打破“天花板”,提升产业工人待遇。比如,宝武集团明确,加大技能人才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中的参与力度,促进更多技能人才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现员工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上汽集团将荣获国家、上海市等荣誉的高技能人才纳入上汽集团激励基金奖励范围;上海电气、华谊集团对高超技艺、能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高级技师实行年薪制。
走向科技前沿行业:志在新发明、新创造、新突破
如今,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科技前沿展示“匠心”。
院士等知名专家组成的200多人“专家团”,与35万一线职工“对话”,帮助他们工作岗位上创新……从2019年4月开始举行的“聚力新科技 奋进新时代”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题立功竞赛活动,在未来3年里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产业,发挥产业工人的创新力量。
不分“内外资”“国企民企”,来自创业基地、孵化基地、高新技术集聚楼宇、科技开发区,以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现代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新兴产业的企业、科研机构等200多家单位的35万一线职工,将成为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主体立功竞赛的“主角”。
“既要岗位上的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攻关、小改进,也要‘从无到有’的大创新。”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奇说,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瓶颈制约,强化对首台套设备、首批次产品的支持,推动技术从突破走向成熟。
“上海工匠”的评选中,新兴产业是重要的“关键词”。以2019年“上海工匠”评选为例,102名“上海工匠”里,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工作的有25人,占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