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建起16座村寨博物馆,打造1200多个家庭绣梦工坊,通过对绣娘进行专业培训,带动13000名绣娘创业增收。
“我没上过学,又是个残疾人,我能干,周围的妇女就都能干。”在梁忠美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绣娘工坊从最开始的两三人发展到60多人。
“扶贫先扶志,女性能够赚钱养家,她会更加自信。而且她不用抛家舍业跑到外地打工,在家绣花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家庭更加和谐。”夏华说。
深山绣娘走进都市
“手工艺品耗时长,价格相对高,如果在商场租个场地售卖,很难吸引消费者。”经过反复思考,夏华认为场景化、体验化的新零售模式最适合民族手工艺品。2018年8月,“深山集市”模式正式落地。
商场中庭,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数百种手工艺品让“赶集人”眼花缭乱,扎染、蜡染等非遗体验更让消费者大开眼界。“深山集市”逐渐发展成集民族手工艺展卖、绣娘技艺展示、民族手作体验为一体的消费扶贫活动。
2019年,“深山集市”累计全国巡回20场。“让都市人过一把深山淘宝的赶集瘾,同时帮助民族手工艺产品获得尊重和认可,打开销路。”夏华说。
74岁的苗族绣娘潘玉珍成了网红——由潘奶奶将象征脱贫希望的龙旗传递给年轻绣娘成为开集仪式的经典环节。“希望潘奶奶这样的明星绣娘越多越好,榜样的力量能给更多人带来脱贫的希望。”夏华说。
通过和依文·中国手工坊合作,潘奶奶带领全家人一起绣花,如今年收入已过百万,“希望全国的绣娘都能靠绣花过上好日子,通过双手改变命运。”潘玉珍说。
扶贫边界不断拓展
新华社南宁1月25日电(记者郭轶凡、林凡诗)大年初一,侗家阿姐阳先群起个大早,盘起头发,戴上银饰,穿上侗族传统的节日盛装。 “去年我家脱贫了,没想到是它帮了大忙。”阳先群指着身上精美的侗绣图案说
光明网讯“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首在土族聚居区流传甚广的民歌,是土族服饰特点的真实写照。
新华社西宁2月19日电 题:苏晓莉:催放彩虹之乡“太阳花”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 白玛央措 土族盘绣园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土族自古崇尚彩虹,这里因此被称为“彩虹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