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17日电 题: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要大题细做
新华社记者王新明、潘德鑫
四川同广东、浙江建立健康检测互认工作机制,助上万农民工返岗;安徽启动跨省和省内跨市客运包车业务,助农民工返岗;全国铁路首趟定制务工人员返程专列从贵阳开往杭州……近日,多地为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出实招。疫情影响下,答好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这道难题,需要从细处着眼,在小细节上下大功夫。
返岗首先要确保安全。作为劳动力输出地,要对即将返岗的农民工深入开展防疫宣传,认真排查健康状况,建立台账,细化到每户、每人,服务到每户、每人,坚决防止已感染或尚在观察期的农民工外出。作为劳动力输入地,要做好复工复产防疫设施配备、隐患排查、人员管理等工作,确保“产能快恢复、疫情不反复”。
返岗还要确保有序。要保障“两条路”畅通,其中一条是有形的“路”,依据抗击疫情进展情况,实事求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公路运输。还可采取开行农民工铁路专列等办法,让农民工既不要堵在“最先一公里”,也不要堵在“千里返城路”,更不要堵在“最后一公里”。
这“最后一公里”往往是一条无形的“路”,一条联通农民工流入地和流出地信息的“高速路”。针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堵点,各地应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对农民工健康状况、劳动技能、意愿流向以及企业用工需求、所需工种等实施精准对接,并借鉴四川等地做法,实行流入地、流出地健康检测互认机制,让农民工“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
情况越复杂,工作越要往细处做,要下“烹小鲜”的功夫,在确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写好复工复产、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既要为农民工讨薪,更要授之以‘渔’”——听法律专家说依法根治农民工欠薪 新华社记者樊曦、王悦阳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关心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民间机构:致诚律师事务所
在获得工伤赔偿后,能否向存在过错的企业索要民事赔偿一直存在争议 农民工患职业病后能否获“双赔”? 阅读提示 近年来,广东、山西、浙江等地已有不少支持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双赔”的案例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让农民工不再“忧薪”——农民工工资清欠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 一份薪水,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来源和希望。 对农民工来讲,工资是养家费、治病钱,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份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