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脱贫和防疫的双重压力,凉山各级干部迎难而上。目前,各县的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队员已经陆续返岗。
在喜德县光明镇,面对流动人口多、结构复杂的形势,党员干部在进出村组的必经之路上设起了11个卡点,24小时值班,筑牢群防群治的防线。
“大广播一吼起,成了名副其实的阿吼村。”国家电网派驻光明镇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拍摄的小视频里,“村村响”不停广播着防疫知识。昔日热闹的村庄成了“空巷村”,平日里爱“烤太阳”的村民不见了,大伙近日响应宣传,不串门、不聚集。
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说,得益于近年大力开展的移风易俗工作,如今村里春耕时节已经不再请毕摩(彝族重要仪式主持者)做法事,避免了人员的聚集,也增加了防疫的信心。
采访中多位扶贫干部表示,疫情让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更具挑战,但疫情更是上下齐心凝成一条绳干工作的动力。
金阳县副县长罗雅宏说,疫情当前,脱贫攻坚的工作也不能松懈。目前金阳县正对符合条件的、具备防疫能力的脱贫攻坚项目,采取工人进场前先行隔离观察、封闭施工等方式有序复工。
彭杨也盼望着疫情早日过去,今年他要在村里建一个公厕,还要打造土豆手工皂车间。“现在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的旅游景点,植物手工皂都很火。我们这里老百姓祖祖辈辈种土豆、吃土豆,如果能把它做成手工皂,附加值能大大提高,成为增收的新路子。”
彭杨热爱长跑,是朋友们眼中的马拉松“大神”,驻村后每天走村入户,相当于随时都在训练。“虽然瓦古乡地处偏远,但风光奇绝,是真正的越野圣地。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联系一些资源在这里来搞个小型越野赛事,把这里宣传出去,让老百姓也开阔眼界,多些增收的门路。”他说,疫情是暂时的,老百姓脱贫、增收是长远的,还需要干部不懈努力。
新华社广州12月9日电 题:乡村里念起“生态设计经” 新华社记者邓瑞璇 广州从化区塘尾村的村民以前很少留意的废置农贸市场,最近大变样,热闹起来。村民遛弯,不时能遇到“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
新华社南宁1月27日电 题:村里路宽了,人思路活泛了——粤桂扶贫协作助力贫困县发展 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教育协作、产业发展、建设扶贫车间……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