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17日电 题:快慢总关情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韩振、刘博伟
“我从重庆回老家看母亲只要33分钟,再从赶水镇送旅客回重庆需要5个多小时,坐的都是火车。”55岁的列车员张维华说,自己既服务着春运,又享受着春运服务。
上午9点10分,重庆开往綦江方向的G1755次列车平稳驶离重庆西站。张维华边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边找座位坐下。他的胸前别着工作牌,上面写着:重庆客运段列车员。
“以前从重庆回綦江赶水镇,快车3个多小时,慢车将近6个小时,但现在坐这趟车回去只要33分钟。”55岁的张维华说,自从2019年初G1755次列车通车以来,回家的路变得快捷又舒适。
张维华是“慢车”5629/5630次列车上的一名列车员。工作时,他就乘绿皮火车缓缓穿梭在重庆、遵义间服务乡民;闲下来了,他就作为乘客,借着高铁带来的快捷服务,从重庆前往赶水镇探望83岁的母亲。
“以前回来,路上要花一天时间,现在交通更快捷了,就能多跑几趟。陪她吃吃饭,聊聊天,我这心里头觉得踏实。”张维华简单的话语里,透着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一眨眼,列车停靠在赶水东站。出站后,沿着川黔老铁路行走一刻钟,就是老赶水车站的站台,对面就是张维华的老家。知道张维华要回来,母亲和妹妹准备了他喜欢吃的豆花饭。张维华一踏进家门,迎接他的是满脸慈爱的老母亲,和热气腾腾的饭菜。
再过20分钟,5630次列车就该进赶水站了。张维华重新背上黑色双肩包走出了家门。
“赶水到三元坝吗?四块钱。”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张维华已经戴上大盖帽站在5629/5630次列车上了。他声如洪钟,麻利地巡视着车厢,检票、补票,跟认识的老乡聊天。“这上面有很多熟面孔、好朋友,有时我会产生错觉,工作时像是回到另一个家,特别轻松。”张维华说。
这趟列车是川渝线仅存的绿皮火车。没有餐车,也没有空调,一二十分钟就要停靠一站,走完全程要9个多小时,沿途停靠的26个站点,基本上全在深山里。可正是这辆 “经站就停”“七拐八绕”的慢车,极大方便了乡民探亲访友、赶场买卖;低票价也让它成为乡民最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最低票价2元,最高票价才23.5元,虽然一直亏本运营,但政府并不取缔,就是为了方便周边乡民出行。”张维华说。
“来,大家吃广柑!交个朋友,我自己种的,没得啥子亏本的。”一个刚上车的老汉背了半竹篓广柑上车,一上车就发给大家吃。张维华说,这个老汉家住不远的民福寺,种植广柑很多年,每天都背着竹篓搭这趟车去赶场。绿皮慢车帮了沿途销售自家农产品的农民大忙。
62岁的闫嬢嬢也扛着两大背篓新鲜猪肉上了车,说是专门找了熟悉的娘家亲戚买的,要留着过年好待客。闫嬢嬢是遵义人,40年前嫁到重庆后,就一直坐这趟车往返娘家和婆家。“这辆车方便又便宜,我都坐出感情啦。”闫嬢嬢说,老百姓都感谢政府一直为群众保留绿皮列车。
一路和乘客们说说笑笑,时不时给扛着背篓上下车的老乡搭把手,张维华说,无论是快车还是慢车,都承载着浓浓的便民、为民深情。
10日,北京火车站,小朋友向车窗外招手。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太原铁路公安处民警在太原开往西安的高铁上宣传安全知识,与旅客互动。 赵 彤摄(影像中国) 10日,机务人员进行起飞前的各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