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日电 题:刘少华:草原上的“歌者”
新华社记者 勿日汗
人们爱用“歌者”称呼他。
在4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他扎根草原、跋涉边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歌颂时代、赞美人民,展现民族团结,成为“唱响主旋律、讴歌正能量”的杰出代表。
他,就是1年前逝世的内蒙古日报社原首席记者刘少华。
“文章不仅是用笔写出来的”
1953年出生的刘少华,从事新闻工作40余载,获得过范长江新闻奖,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文章不仅是用笔写出来的,还需要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他说。
1990年初冬,刘少华赴内蒙古乌达矿务局五虎山煤矿采访。他一次次跟随矿工们下到800米深的昏暗矿井,手脚并用爬到作业条件最艰苦的采煤点,真实记录下矿工们在深井下的工作状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要写800米井下的矿工,必须爬到800米井下去,少1米也不行。”刘少华说。长篇通讯《五虎山·矿工的山》发表后,打动很多读者,被多家媒体转载,一封封来自煤炭、地质、测绘战线读者的信件寄到刘少华手中。
1998年,内蒙古东部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当时的刘少华因车祸大腿里还打着2块钢板和11根钢针,但他毅然请缨上抗洪前线采访。
40多年来,刘少华不忘初心,始终战斗在新闻宣传一线,出色完成一项项重大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用冲锋一线的“脚力”、洞察社会的“眼力”、思辨万象的“脑力”和捕捉万物的“笔力”,诠释着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使命担当。
“不拥抱太阳,不会有蓝天白云”
新华社长沙9月11日电 题:永不停转的“陀螺”——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张汨汨、刘少华 激光陀螺——现代战争终极致胜的“武器之眼”
阿里副总裁李少华在研修班上以“构建城乡双通道,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题进行分享(央广网记者 李凡 摄) 央广网郑州8月5日消息(记者李凡)“阿里平台一年累计销售河南农产品过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