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要把人搬过来,还要把‘乡愁’搬过来。”义龙新区木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国波说,为了让群众记住过去、记住“乡愁”,社区还建了一个麻山乡村记忆馆,里面收集了麻山乡居民过去生产生活所用的上千件物品。
王国波介绍,该社区共安置了1067户570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麻山人。麻山乡地处石漠化山区,因当地山乱如麻而得名,那里曾经“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走进乡村记忆馆,让搬迁群众留乡愁、感党恩。”
此外,很多地方还坚持文化和人一起搬。麻山社区还根据搬迁群众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成立了“民族联合议事会”,由社区的苗、布依、汉等民族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员以及社区干部组成,集体商议社区大小事务、邻里纠纷等。
在黔西南州,很多布依族妇女是既能织布又能绣花的“绣娘”。为让她们搬出大山后有事可做、不丢手艺,在贞丰县双峰街道办、册亨县纳福新区等安置点还成立了不少民族服饰生产车间。“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最大的好处是能照顾家里。”在双峰街道办一家民族服饰公司上班的绣娘周登艳说。
新华社兰州10月28日电 题:华茂春的搬迁生活 新华社记者白丽萍、郎兵兵 “肩扛锄头养家,只能靠天吃饭。原来的苦日子真的过怕了。”谈起过去村里的状况,华茂春感慨万千:“我现在只想在这里安度晚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8日电(记者关俏俏)入冬前,最后一批贫困农牧民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搬出,迁到绿洲、平原,住进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的安全住房
新华社昆明7月3日电 题:迈步从头越——云南百万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记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陈永强、张东强 四罗益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成为一个城镇人。 他不是没有想过搬离村寨
能否将贫困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 在陕西汉中市镇巴县赤南镇,一排排高大崭新的楼房沿河而建,很难令人将这里与“贫困”联系在一起。这里是移民搬迁村民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