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从水困到水兴——宁夏“水样本”中的发展密码

从水困到水兴——宁夏“水样本”中的发展密码
2019-12-18 11:20:01 新华网

新华社银川12月18日电  题:从水困到水兴——宁夏“水样本”中的发展密码

新华社记者王磊、曹健、何晨阳、靳赫

被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三面环绕的宁夏北部,奔腾的黄河水哺育出塞上江南的富饶;在蒸发量数倍于降水量的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与缺水息息相关的“旱天岭”“上流水”、与盼水紧密相连的“喊叫水”等地名,饱含着当地人世代对水的渴盼。秦渠、汉渠、唐徕渠……这些流润至今的古渠,诉说着黄土地与水的千年故事。

尽管黄河穿境而过,但宁夏却是严重缺水省区之一。水,无论昨天还是今天,都是制约宁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人拉驴驮到“活水”入户,从广种薄收到物产丰盈,从缺水而困到有水而兴,一条条“生命水脉”为宁夏大地“解渴”,在新时代为百姓带来希望和幸福。探寻西部干旱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密码,以水为证,可见一斑。

  人饮告别“驴驮水”

“十种九不收,麻雀渴得喝柴油。”

这是曾流行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一句俗语。水贵如油,是这片干涸之地的常态。这一区域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22。

西海固吃水、用水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得到根本扭转。据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80年代,村民嫁女,头一条要看男方家有没有水窖,然后才看房和田,因为水太珍贵。

63岁的韩生昌去年移民到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福马村,对“愁水”的旧光景,他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老家打水真受罪!每次徒步两小时,打回来的水却只够用一两天。”韩生昌说,特别是冬天,还得带根铁杵砸冰,担着水走走停停喘一路,风像刀子一样割脸。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