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渣场看到,目前渣场外部已完成覆膜防渗工程。在渣场周围三处打井回抽地下污水并处理,以“源头截污”降低34号泉眼污染因子浓度。
“为了弥补‘环保欠账’,企业投入可以说不计成本。”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说,企业在乌江34号泉眼环保治理工程项目投入9.27亿元,每年环保运行费用超1.5亿元。
围绕“一点两河”重抓磷污染治理
目前,乌江流域主要聚力于治理“一点(34号泉眼)两河(洋水河、瓮安河)”。
洋水河位于贵阳市开阳县金中镇,98%的地表径流来源于磷矿矿山开采排出的地下水。2017年,洋水河流域新探明的磷矿资源量达8亿吨。由于长期开采磷矿及磷化工产业发展,水体遭受严重累积污染,整条河曾多年呈现“牛奶河”状态汇入乌江。
据当地干部介绍,过去企业对环保治污重视不够,治理方案不科学。通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前期污染源调查及解析,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目前洋水河治理已涵盖矿山企业、磷化工企业、生活源等方面,共建成8个矿井污水处理厂,实现含磷废水全部达标排放。
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忠国说,近期,开磷矿区的污水处理厂增加了自动投药设备,通过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投药,实现更精准溶解、稀释和投加,污水净化效果持续提升。
记者驱车沿洋水河行进,所到之处看到洋水河水质清澈,过去的“牛奶河”已变成“清水河”。
记者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贵州多地实施关闭磷矿、硬化运输道路、修建截流沟、无人机找渗点等举措,2019年瓮安河和洋水河总磷含量达标,总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一些地方还持续强化环保技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遵义市先后投入24亿元,在湘江河沿岸布局建设16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湘江河水质由劣V类到Ⅱ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