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牛书记的致富经“一地三种”

牛书记的致富经“一地三种”
2019-10-14 10:06:00 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10月14日电  题:牛书记的致富经“一地三种”

新华社记者 严勇

“坚果成林、油茶开花、咖啡结果……”一段铃声之后,电话那头传来了牛花才的声音:“你们休息下,我马上到。”很快,门口就响起摩托车的声音,下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傈僳族汉子,正是牛花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踏清河村党总支书记。

如今,邻村有样学样也搞“一地三种”,牛花才经常跑去帮忙。

踏清河是一个“移民村”,聚居着汉、彝等多个民族,其中,1997年从怒江州迁移过来的傈僳族群众占80%。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这个典型贫困村通过发展咖啡、茶叶、坚果立体套种,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

(一)

走在“产业地”里,放眼望去,高的是坚果树,矮的是咖啡树,旁边还有茶树。三种作物互不影响,又能起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作用,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茶叶不用怎么打理,咖啡长在坚果树底下。”牛花才算了一笔账:一亩地里种三样东西,相当于有了三亩地的收入。

这对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一亩的踏清河村尤其受益。“受干旱影响,茶叶今年损失严重,要是单一种植,村民就亏了。”他说,套种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眼下,正是坚果丰产的季节。全村目前采摘了200多吨坚果,比去年增加一倍。“今年鲜果价格能到每公斤14元。”牛花才说,路子走对了,想不挣钱都难。

可对于踏清河村来说,探索产业发展这条路十分不易。

1997年,移民搬迁工作开始。包括牛花才在内的很多傈僳族群众告别老家,来到如今的踏清河。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峡谷。因为人多地少,当地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引进企业带动村民种植咖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