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9月27日消息(记者陈屹)9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林业厅获悉,贵州省大力推动竹产业发展,变竹资源为摇钱树,无数竹产区农村贫困农民依靠竹资源走上脱贫致富路。据统计,今年1至8月,贵州省完成新造竹林12.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2.51万亩,带动1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8万户。此外,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预计投资58.42亿元。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有竹林面积达419万亩。如何让这些竹子资源以产业化的方式赢得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贵州省出台思路,建立了由省领导领衔的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实现了竹产业发展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在“吃干”、“榨净”纤纤细竹中,让贵州丰富的竹类资源不断朝着效益化转变,成为贵州基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竹作为省领导领衔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加快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以竹造物、以竹为食、以竹兴旅……,一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竹为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贵州竹产区热烈进行着。
贵州赤水市,作为“中国十大竹乡”,不仅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竹类资源,更是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2018年,赤水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达到6.6亩。让竹子“变身”,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完善产业链,竹子变成竹纸、竹建材、竹食品,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竹企业,做强做大纸业园区和家具园区,实现了从杂竹到纸浆、纸板、成品纸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从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赤水竹子“变身”,富了一城。目前,赤水拥有各类竹类加工企业3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2018年,赤水市竹产业综合收入达53.2亿元,占GDP总量50%以上。
新华社贵阳7月3日电 题:水上“天山”——再访贵州“渴望村”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水镇天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0%
从“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到港珠澳大桥、英国布莱敦大桥等重大项目,都有贵州钢绳有限公司的身影。贵州钢绳的产品广泛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其主导修订的行业标准还成为了钢丝绳的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