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刘诗平)记者从8日在沪召开的“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跻身极地考察大国行列,形成“两船、六站、一飞机、一基地”的支撑保障格局。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今年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自2003年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我国极地考察支撑保障体系。
在破冰考察船能力方面,现拥有“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经过三次大规模改造,船舶安全运行、科学调查能力和环保水平显著提升。我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今年7月交付后,圆满完成各项试航工作。在即将开展的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将与“雪龙”号一起组成破冰船编队,开启“双龙探极”新时代。
在考察站保障能力方面,实施了长城站、中山站改扩建;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成了我国首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在距中山站520公里的冰盖上建立了内陆中继站——泰山站。在北极地区,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我国首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通过与冰岛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北极考察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北极环境、气候变化长期监测研究建立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极区航空保障能力方面,购置了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号。2018年1月,“雪鹰601”号成功降落在南极昆仑站机场,具备可覆盖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的航空保障能力。此外,为提高船载直升机保障能力,还为“雪龙”号配备了Ka-32重型直升机“雪鹰102”号,为“雪龙2”号配备了AW169中型直升机“雪鹰301”号。
在国内保障能力方面,在长江口沿岸建立了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建成了考察船专用码头、考察物资堆场与仓库、国家极地档案馆业务楼。
杨惠根表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组织实施和安全保障了17次南极考察、8次北极考察、16个年度北极黄河站考察和1个年度中冰联合北极站考察。
新华社南京9月6日电(记者刘宇轩)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命名交付仪式6日在江苏海门举行。由招商局工业集团制造的1号邮轮被命名为“格雷格·莫蒂默”号,并交付给船东美国SunStone公司
新华社南京7月12日电(记者何磊静、陈圣炜)记者12日从南通海事局获悉,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招商极地邮轮1号”日前在江苏海门开启试航之旅,标志着中国在邮轮本土建造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7月11日,“雪龙2”号二副邢豪介绍船上的月池。当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