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把产业搞起来,什么都值得。”他说。
这巨变与跨越,来自代代接续的执着追梦——
张廷铨一家三代都是建筑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廷铨脱下军装,转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人;改革开放后,儿子张少侃子承父业进入中建二局成为一名木匠;如今,孙女张敬宜参与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通航。
从祖父辈在长春建设工地斗冰战雪,到父辈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精益求精,再到张敬宜在新时代燃烧青春之火……追梦的接力棒一代代传递,汇聚铸就共和国大厦的时代伟力。
这巨变与跨越,来自始终昂扬的奋进姿态——
在海拔4800米的西藏安多县气象站,有一口“金水井”。
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气象人陈金水带着两顶帐篷,在这里破开冻土,树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
半个多世纪,一代代气象人在这里坚守,记录风云变幻、雨雪阴晴,写下上百万个反映高原气候变化的“数字天地书”。
“在这高寒缺氧的地方,没点儿老西藏精神肯定干不了。”新一代气象人、现任安多县气象局局长王亚说。
大庆精神、老西藏精神、小岗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锻造了数不胜数的精神品牌,筑成跨时代的伟大成就。
中国力量,奔涌于改革创新的壮伟历程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分包了村内土地。其后一年,小岗村粮食产量一跃至13万余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
人民的力量一旦释放,将会创造怎样的奇迹!
察民心、顺大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981年,广东高要县农民陈志雄承包的鱼塘雇请了固定工5人,还有不少临时工。同时期,在安徽芜湖,“傻子瓜子”的年广久请的雇工超过了12名,后来甚至超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