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在北京大学,3000多名新生在训练营上,倾听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讲述的一个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这位老人是他们的师姐——樊锦诗,也是今年8月份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中“正能量奖”的得主,最近,樊锦诗还入选了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名单。集这么多荣誉于一身,大家却更喜欢称呼她为:敦煌的“女儿”。
永远在路上 讲述扎根敦煌的初心
回到母校的樊锦诗以“永远在路上”为题,为3000多名北大新生讲述了她一生扎根敦煌的初心与坚守。而实际上,今年7月,新生们就已经与樊锦诗有过“一面之缘”,在他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有一封樊锦诗的亲笔信。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我是老校友樊锦诗。1958年,我和你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当时北大学子共同的梦想。
学习考古专业的樊锦诗,在1962年即将毕业时,来到敦煌莫高窟实习,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 既是一种喜好,也是好奇,想来看看。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说,一看以后就是很震撼。
初到敦煌实习 条件恶劣难以适应
然而,和震撼的艺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恶劣的生活环境。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冬冷夏热。这个不足20平米的房间,就是樊锦诗当年的居所,设施十分简陋,这让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樊锦诗一时难以适应。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 这个饭呢,一天好像两顿,我们在学校吃三顿,我从来没碰到过吃两顿。晚上出去上厕所,上厕所出那个门一看,晚上嘛,我见的是个驴,我不知道,听他们说这个地方有狼。那两个眼睛绿绿的,我一害怕我就回到(房间),不敢出去了,这一夜也没睡着又想上厕所,又害怕出去。结果早晨天刚亮我赶紧跑出去,一看它还在那儿待着。我说怎么着这个狼还在那儿待着,再一看是个驴。
在这样的环境下,樊锦诗没待到3个月就病倒了,不得不提前结束实习。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 当时说实在的就想着我不想再回来了。
敦煌通高铁 甘肃省敦煌市10日并入全国旅游“高铁网”,这将为丝路旅游带来新机遇。标志着兰新高铁和敦煌铁路成功牵手,丝绸之路文化重镇敦煌从此连接全国旅游“高铁网”,大漠敦煌开启文化旅游“新时代”。
莫高窟暂停开放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了解到,目前莫高窟窟区雨势加大,为确保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7月1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启动洞窟暂停开放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