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记者手记:寻访昆仑“桃花源”的“祛病”良方(3)

记者手记:寻访昆仑“桃花源”的“祛病”良方(3)
2019-09-04 13:36:00 新华网

艾萨·木萨仍记得,20岁那年,第一次吃到自家种的大蒜的滋味,特别辣。不久,他们也开始学着像山下人一样,在炖肉炒菜时多放上几瓣大蒜。

出乎人们的意料,“桃花源”的海拔、山泉、日照时长、早晚温差大等因素,让大蒜拥有极佳的品质。“口感更辣,大蒜素含量比普通平原蒜素高5倍至7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更耐储存。”在此驻村帮扶的县干部黄虎说,原本只是村民小片自种的大蒜,慢慢成了山下的高价抢手货。

如今,艾萨·木萨的蒜田已从当年的几分地扩大为10亩,整个江尕勒萨伊的大蒜规模扩大了数百倍,达到280亩。

蒜多了,古老的传统却消失了。人们似乎遗忘了大蒜曾经最重要的角色,再没有人佩戴“项链”,孩子身上也闻不到蒜汁的味道。

“现在生病就看医生吃药了。”对艾萨·木萨来说,医疗条件进步了,大蒜“项链”已是遥远的回忆。

但大蒜仍医治了全村多数人的“顽疾”。

去年喀迪尔·库尔班的大蒜赚了5万元,预计今年1公斤可以卖到15元,一亩毛利5000元,“从去年的8亩扩大到了12亩。”凭着大蒜的收益和国家退耕还林草的数万元补贴,喀迪尔·库尔班一家在2年前脱了贫。

曾经鲜为人知的江尕勒萨伊,也因为高原大蒜而声名远扬。尤其是2012年后,大蒜开始远销疆内外多地,价格一路升高,激发了村民的扩种热情。

开挖在即,对拦住了他北上送女儿的大蒜,喀迪尔·库尔班很放心销路,“商贩到时会主动上山来收的。”他唯一担心的是女儿,“天热,怕丫头路上累”。

走出大山天地宽,对于江尕勒萨伊的大蒜是如此,对人更是如此。而要远远地甩开贫困,过上更好的日子,喀迪尔·库尔班相信,“丫头必须读书”。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