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牦牛博士”宋仁德:守护江源的绿 趟出富民的路

“牦牛博士”宋仁德:守护江源的绿 趟出富民的路
2019-08-20 17:07:00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8月20日电 题:“牦牛博士”宋仁德:守护江源的绿 趟出富民的路

新华社记者王大千

眼下正是青藏高原最美的时节,蓝天白云下,绿色草甸起伏蔓延,直到天边。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约改滩草原上,传统的“赛牦牛”引来数百名观众。一阵欢呼声响起,牧民桑旦松宝赢得了第一轮比赛。他从牛背上跳下,捧起象征胜利的青稞酒撒向空中。

骑着自家牦牛比赛,八年前,桑旦松宝连想都不敢想。他家曾是约改镇长江村条件最不好的牧户之一,草场不够,牛群瘦弱。把放牧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桑旦松宝觉得丢脸,每逢集市都要躲着熟人走。“是‘牦牛博士’手把手教会我如何种草补饲,如何引导反季节出栏,我家牛群结构才逐步优化,收入大幅提高。如今我已是远近闻名的牦牛养殖示范户。”桑旦松宝说。

“牦牛博士”名叫宋仁德,今年53岁,是玉树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他扎根长江源头的基层牧区30年,攻克生态畜牧业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帮助像桑旦松宝一样的牧民不计其数。他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牧民生活如意,把三江源最好的草地留给子孙后代。

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牦牛数量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5%,而玉树的牦牛就占了青海牦牛总数的三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宋仁德被分配到玉树州工作。当时,三江源头核心区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畜牧业举步维艰,牧民的牛羊越养越多,出栏率却越来越低。

要破解矛盾,就必须摸清畜牧业资源“家底”。刚工作那几年,宋仁德跑遍了杂多、曲麻莱、治多等县的山山水水,采集草种、记录草场生长数据、登记牦牛品种、收集牛粪样品……他用心听取草原牧民的心声,用脚步丈量出一系列填补空白的基础数据。宋仁德发现,牧草在传统饲养中被大量浪费,牛羊陷入“夏壮、秋肥、冬廋、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唯有尽快更新现有的养殖模式,才能找到牧民和草原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