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永恒的承诺——追寻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血脉(2)

永恒的承诺——追寻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血脉(2)
2019-08-09 16:37:00 新华网

“快出去,有危险!”窑洞顶上的碎土“啪啪”往下落,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战友推出窑口。刹那间,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年仅29岁的张思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消息传开,山河动容。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同志的演讲声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年轻的张思德用生命书写了一个普通党员衷心向党、赤诚为民、热爱本职、甘于奉献的本色,引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精神境界的洗礼,也引发了党中央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全面思考与总结。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写入报告和党章。

“事实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人民服务就是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东仓说,无论在什么时期,共产党人不变的是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不变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张思德同志的身上,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形象。

时光荏苒。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他的精神如星星之火,散落在红色土地党员的心中。

8月的南泥湾,花海如波、稻香四溢。74岁的老党员侯秀珍总是站在家门前,迎接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一遍遍讲述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

侯秀珍已故的公公刘宝斋是八路军359旅的一名副连长,1941年跟随大部队进驻南泥湾垦荒。老人为南泥湾奋斗一生并长眠于此,把毕生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父亲他们刚到南泥湾时,这里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吃的是野菜树叶、住的是茅草窝棚。没有碗盆,就用桦树皮做。”侯秀珍说,父亲烂棉袄上的补丁,“多得数不清”。

深受公公的感染,侯秀珍也一生都在建设和守望南泥湾。世纪之交,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她接过公公留下的镢头,带领全村妇女上山种树,把粮田变成森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