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一个学期后,古丽孜娜提得到了进班授课的机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从语言关到教学实践,她还存在差距。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007年古丽孜娜提前往库尔勒市参加了两年培训,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的普通话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我的丈夫李文辉就是我的汉语老师。”谈及家庭,古丽孜娜提会略带羞涩,目光中的坚定是她对幸福的认同。这个柯尔克孜、汉族结合的家庭,夫妻二人彼此尊重,工作中相互支持,古丽孜娜提将这份来自家庭的“爱”传递出来。
“一切为了孩子。”一心扑在教育上的古丽孜娜提每天与孩子待在一起,关心他们的一点一滴,慢慢让自己能够胜任老师这个角色。2013年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县的第三座幼儿园建成,古丽孜娜提被派担任幼儿园园长一职,380个孩子,26名老师,是当时肩上的责任,她稳稳地接了过来。
从生活老师到“园长妈妈”,从早9点到晚8点,一晃眼,“来第三幼也快六年啦。”
笑脸
身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深知,想要改变家乡的面貌就必须要抓教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入学校,确保“全疆基本实现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学前教育十分重要。
但工作的开展起先没有那样顺利,孩子的家长大多对学前教育不太了解,觉得幼儿园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对让孩子和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也有所顾虑,更别说在2015年之前,孩子来园所有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支付,151元的伙食费,68元的生活费……这让很多以放牧为生的家庭难以承担。
新华社贵阳7月3日电 题:水上“天山”——再访贵州“渴望村”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水镇天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0%
新华社广州2月18日电(记者李雄鹰 阿依努尔)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有一所小学,该学校1936年创办,一直将红色基因作为精神内核,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现在已成为新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刚一见面,李跃兰大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她指着身上的拉祜族服饰图案主动解答:狗牙花代表什么,拉祜族怎么迁徙到双江定居发展。 山路弯弯,经过许多茶园,说着说着梁子组到了。两个年轻人迎上来,对李大姐很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