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守候雪崩谷 我与天山共“白头”

2019-01-31 18: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31日电 题:守候雪崩谷 我与天山共“白头”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胡虎虎

呼啸、猛烈、冰冷的雪崩,让连接新疆南北的重要国道218与“死亡”挂上了钩。过路的司机都将雪崩最密集处叫作“鬼门关”。

而“鬼门关”上,住着一家人。

从新源县城行百余公里进入天山腹地,犬牙交错的山峰常年遮挡住阳光,冰封的巩乃斯河在一边发出闷响,黑冰暗留的国道218边,大型防雪崩栏和导雪槽提醒着美景后的危险。

这里,距首都超过3700公里。没有信号,也没有长明电。

  “积雪站上需要人”

眼前瘦高的汉子不再年轻。麻灰冬衣、黑帽,眼皮总耷拉着看向地面,并不与人直视。他叫王海存,在“鬼门关”守了24年。

1990年初,20岁的王海存经人介绍,从甘肃农村老家来到了这个“窝藏”于山坳间,名叫中科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以下简称“积雪站”)的地方。

这个中科院野外站点建于20世纪60年代,附近共有64个雪崩频发点。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兰海说,出于现场工作的必要性,前辈们将站址选在了雪崩最频繁的地方,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积雪雪崩研究站。

王海存开始学习着如何延续科研人员从20世纪就精心收集的积雪与雪崩参数。6年后他曾因寂寞难耐下过山。但是2000年,王海存回到了积雪站。他说:“毕竟,积雪站需要人。”

也是在这一年,王海存遇到了刘世红,这个出生在不远处林场的姑娘。没有婚礼,没有彩礼,甚至没有几个宾客。认识不久后,王海存将这个小五岁的姑娘娶回了积雪站。

  18年、6000多天、20000多次的“重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