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泉镇党委副书记祁钰森介绍,有了足够的饲草,当地养殖业也火了起来。目前,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来自草牧业。
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说:“找对扶贫路子,甩掉贫困帽子。安定的扶贫扶到了贫根上,咱就能在这方水土上养活人、奔小康!”
生态先行 绿染大地改变山河面貌
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毛致军表示,安定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由生态问题造成。对当地而言,植树就是致富,造林就是造福。
在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社,有一片“福州林”,这是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所在地。2017年初,两地开始合作,仅用了一年多,就使昔日濯濯童山变成了今日满目葱茏。
安定区林草局副局长刘赋声说,当地坚持通过退耕还林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并通过和福州合作,采用挖大渠、种大苗、浇大水与精细化种植相结合的办法,植树造林。
在定西市挂职的福州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林宇说,该区域造林成活率已达99%,小气候明显改善,雨水多了,山更绿了。
生态扶贫带来增绿增收。54岁的李锋是凤翔镇李家岔村村民,过去以种地为生,生活困难。去年,他家40亩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项目用地。退耕还林后,他可获得相应补贴。在项目带动下,他还有了生态护林员的新身份,这项收入一年约7000元。
目前,“福州林”在安定区的项目已营造生态林8000多亩,今年还将继续投资,最终建成一处万亩以上的森林公园。
数据显示,安定区累计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超过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7.96%。受访基层干部说,这是安定干部群众从自力更生到借用外力,从粗放种植到科学管理,实现绿染山河的过程。
新华社兰州4月17日电 题:甘肃定西小山村的“重生记”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任延昕 开春时节,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亲们在地头忙着覆膜、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