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我们一起种未来——写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

我们一起种未来——写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
2019-06-17 17:05:00 新华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延庆人硬是栽下了32种300多万株苗木,卵石荒滩、裸岩荒山全部披上绿装,成为首都的绿色生态屏障。

延庆康庄地区风沙源的治理,是我国防治荒漠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自2000年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从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率先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到2030年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同样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还有山西省右玉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沙化土地达22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6%。

1949年,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树。”此后的近70年里,种树治沙成为历任县委县政府和右玉人民的共同使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2005年以来的14年时间里,右玉再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

从粗放式治沙到精准治沙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目前治理面积已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正是源于治沙科技的不断创新,支撑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司有关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