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做一粒“益生菌”——广州永庆坊复兴记(2)

做一粒“益生菌”——广州永庆坊复兴记(2)
2019-05-16 16:06:00 新华网

在平衡保护与发展中承载文化与乡愁

天晴怕火灾、下雨怕楼塌曾是永庆坊的真实写照。2006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进入政府集中改造决策视野。

当时,老城改造倾向大拆大建模式。老城区拆迁要做到经济平衡,要么提高容积率做增量规划,要么迁走原居民变居住为商业。荔湾区住建局负责人江伟辉说,按拆一建三来算,房子至少盖到二三十层,但这就会破坏原有的整体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肌理。

征收拆迁还遭到居民反对,不少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改造一度陷入僵局。

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团队受托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了市民支持。“第一次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保留了旧的街区路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说。

但此方案又因提出迁走原居民而再度搁浅。2013年,恩宁路被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辖区建筑限高,开发商望而却步。当地转变思路,以建设文创小镇为目标,选择建筑风貌保留完整、原居民较少的永庆坊作为改造试点。

“永庆坊案例表明,通过运营权市场化,当地在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中达到了平衡。”王世福说。

“俢旧比建新更花钱。永庆坊的改造成本是每平方米1万元,而新房建安成本只有一半。项目去年就做到收支平衡,预计回收周期为12.5年。”喻敏锋认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看似有些矛盾,但只要路子对了,城市既更有特色也更有活力。”

  “在磋商中形成共识”

眼下,面积比永庆坊一期大十倍的二期改造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一期改造时,由于一些工作还不够细致,相邻权侵扰等纠纷随之产生,而二期项目私家业主占50%,博弈更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