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4)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4)
2019-05-12 11:33:00 光明网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内景

生长:在地化育,高度融绿

中国馆采用半覆土的建筑形式。覆土充分利用了场地的自然微地形,顺势为建筑打造了新的山形水系,使建筑融入场地,如同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一般。覆土建筑形式的采用,大幅减少了地下室的挖方量,有利于节约土地。另一方面,由于土的热惰性较大,蓄热能力强,覆土建筑保证了寒冷地区建筑室内的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降低了建筑能耗。此外,覆土建筑还减弱了建筑对周边风速的影响,为场地周边营造了良好舒适的风环境。

植物景观与建筑以及场地周边要素构成中国盆景式设计,实现场地高度融绿。利用不同厚度的种植基质,提供乔木、灌木、草本等多种种植方案,既丰富了场地的植物多样性,也为开放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能。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

灯光璀璨的中国馆

开放:步换景移,空间流畅

除了在建筑技术层面依照绿色建筑理念,采用最新生态建筑技术,中国馆设计还完美体现空间的开放和流畅,在空间使用引导、人员流线组织上充分考虑通达性和高效性。观览流线顺畅,路线设计唯一,观众通过游线导览,即可收获不同的视觉享受和知识盛宴。利用场地高差,引导人流从梯田内侧进入,最后将人引至北侧开阔的妫汭湖畔。这种人员流线设计使参观者和其他使用者能高效便捷地实现对建筑空间的使用,减少了人均时间和人均能耗。

共享:功能兼容,多元使用

中国馆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世园会展览的后续使用。其灵活的大空间有利于日后其他大型会展的举办。中国馆将成为“北京花展”的主展馆,可举办生态文明高端论坛,也可举办园艺园林创意工坊,传播园艺和园林文化。梯田顶部冬季可加以堆雪,铺设初级雪道,室内可改造为滑雪教室和辅助空间,与冬奥联动。其他特色空间如临湖空间,由于景观视野绝佳,可用来做景观餐饮和特色商业等。

中国馆设计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根本指导,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绿色建筑思路,以及与之匹配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逻辑。中国馆积极将国家科研成果落地实践,通过前沿绿色建筑科技,启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再现了具有悠久历史源流的中华山水田园人居智慧。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文章作者提供)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2日 10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