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3)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3)
2019-05-12 11:33:00 光明网

中国馆风因素处理的另一大特色,是对地道风技术的采用。充分利用浅层土壤的蓄热和保温性能,通过土壤来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夏季对新风降温,冬季对新风加热,过渡季节则直接使用新风。

和温 建筑的体温,在大自然的温度与人的体温之间。建筑之良善者,和于自然,适于人居。延庆冬冷夏凉,同时夏季仍有一定的隔热要求。为适应这一地域性气候特征,中国馆采取了多种设计手段和技术方式。环抱形的半围合场地布局,减小了建筑的体形系数,适应了冬季的保温要求。

中国馆又向延庆古代洞窟聚落遗址“古崖居”借鉴学习,采用被动式技术,用覆土将建筑首层埋于土中,减小了建筑与室外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室内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利用覆土厚度和深度提高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以实现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从而达到不同季节室温调节的目的。此外,受传统温室智慧的启发,建筑坡面采用双层幕墙,即选用玻璃和透明膜材组合的围护机构系统,在满足植物光照和通风需求的同时,玻璃和透明膜材之间形成空腔以助于冬季室内保温。

集水 延庆地处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的地带,同时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充沛,集中了全年较大部分的降水量。基于夏季雨洪排涝的考虑,中国馆打造了庞大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宏伟的坡屋面实际上是建筑的一个巨型雨水收集装置。雨水自屋面收集后,自然流下进入排水沟,通过排水沟排入天井、梯田。百溪润土,四水归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最终实现了水的回收利用。

土中生长的智慧 问答自然的呼吸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