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题:校方“一头热”,合作难持久——采取切实措施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新华社记者郑生竹、谢樱、郑天虹、潘晔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记者在江苏、广东、湖南等地调研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级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校企合作,但校方“一头热”现象仍然存在;因为地方缺乏配套支持,一些激励政策未能真正落地,效果打了折扣。
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马拉松式谈判,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姜汉荣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去年与富士康共建的智能制造学院将要在6月12日揭牌了。
“工业机器人是新专业,学校没有相应师资、教材和实训设备。”姜汉荣说,“通过此次共建,教学师资是富士康的培训团队,教学内容与富士康等一线企业生产实际实现了对接。”
像这类校企合作项目,正在全国多地职校展开。“自2011年与博士汽车启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至今共培养了200多名毕业生,绝大多数已成为关键岗位、关键工序的技术骨干,10%以上已晋升为生产工程师和中层管理人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伍俊晖介绍,近年来,该校主动对接湖南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开办专业,通过与企业共招学徒、共建基地、共培师资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既熟悉现场制造工艺,又能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技能人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徒班”学生宋紫雯,早已是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番禺金龙路门店店长。她告诉记者,入学以后,就与企业签订两年的工作协议,成为一名企业全职员工。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由两位师傅“带徒弟”式教学,一位师傅是企业的老师,一位师傅是学校的老师;企业师傅教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学校的老师教市场营销理论。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刘林:职业教育需加大改革推动发展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业院校生源较少,地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以深化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胡浩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喀布尔4月12日电 财经随笔:“一带一路”助力阿富汗职业教育再起航 新华社记者陈鑫 邹德路 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整洁的办公室……这座刚刚通过验收的校园就是阿富汗国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