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水金辰 刘方强)62岁的刘云杰正在祁门红茶生产车间里闻嗅刚刚用机械生产出的茶叶。
作为黄山市祁门红茶非遗传承人,刘云杰已经从一名茶叶生产的一线人员转变成了机械茶品质的鉴定者。拥有三十七八年手工制茶经验的他,通过鼻子一闻,即可判断出茶叶好坏。“有烟味、高火味、青涩味或是其他异味,茶叶就会被降等。”刘云杰说。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西麓,处于世界公认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这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祁红世界有名”。全县18万人中有三分之二从事与茶叶有关的工作。
与绿茶不同,红茶属于发酵茶,在制作工序上比绿茶复杂得多。“一般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环节,前者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步,而后者则包括十三道工序。”刘云杰说,“十七道工序以前都是纯手工制作,初制一天最多产七八斤,精制没法在一天内完成,因此祁红的产量低,价格高,喝到此茶并非易事。”
科技赋能、产学研相结合,让祁门红茶“飞入寻常百姓家”。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出了一套从初制到精制全流程的红茶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鲜叶不落地,操作全数控。
“起初还对机器茶持怀疑态度,担心会不会破坏茶叶的品质。”刘云杰回忆说,“但第一批茶叶生产出来后,总体效果比较满意。后来经过设备的多次微调和参数校准,现在机器已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祁红的需求。我们这些‘老茶人’也转向了品质鉴定和高端手工茶制作。”
一条生产线,一天实现鲜叶加工2万多斤,精制红茶产出1吨多。劳动力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品的标准化也得到了保证。据了解,目前,祁门县已有5家企业增设了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数据显示,“祁红”产量、产值均已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年产红茶5040吨,产值达10亿元。
潮州海关精准施策助力潮州茶叶出口(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潮州4月23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陈丹雄 周梦莹)4月22日,潮州海关联合潮安区政府,召开潮州凤凰单丛茶出口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杭州5月9日电 题:“富民茶”扎根千里之外——浙川农业扶贫协作观察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陈地 头戴草帽、身着茶服、手挎茶篓,采茶人点缀在漫山遍野的垄垄茶树之间……在四川旺苍县木门镇三合茶叶基地
新华社西安4月14日电 题:茶山新业 新华社记者邵瑞 “年年有个三月三,收拾哎,打扮啰,上茶山……”民歌新唱的轻柔旋律,在陕西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的茶山上悠扬。今年,生机勃勃的富硒茶园里人气格外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