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2)

2019-04-24 11:03: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大家说我是“试验现场的第一发言人”,因为我判断的结果与最终衡量出的结果误差一般在1毫米以内。

  其实,我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的“尺子”,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尺寸的敏感度没这么高,后来就跟着指导老师多学多看,终于做到了熟记每种零件的尺寸。误差毫米间,是我对火箭的承诺。

  李晓波:“绝技”没捷径,就要多下功夫!

  我叫李晓波,是加工火箭零部件的一名钳工。火箭零部件的加工,要求操作者能精准把握好力度、尺度。

  在参加航天技能嘉年华时,我曾给大家展示过一项“绝活”:不使用任何测量工具,40秒内打磨出一把能开锁的钥匙。当时观众都很惊讶,其实这是我们的基本功。 我记得有一个火箭零部件由多个零件组成,加工全靠钳工的双手完成,要求各零件之间平行度为0.02毫米。0.02毫米的距离,差不多连一根头发丝都塞不进去。

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

李晓波正在工作。资料图

  为了练习手的“稳”度,我上班在忙活,下班后接着练习锉金属板,每天锉掉3至5厘米。终于,我的手越来越“准”越来越“稳”,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高精度加工任务。

  我觉得练成所谓的“绝技”,没有诀窍,就是要多下功夫!

  尉凤枝:焊接“针尖”和“麦芒”这种事情,我每天都在做

  我是尉凤枝,一名大火箭上的装接工。焊接“针尖”和“麦芒”这种事情,我每天都在做,比如把一根汗毛粗细的导线和一个针尖大小的元器件管脚焊接在一起。

  巴掌大的电路板上,有上千个管脚直径在1毫米以内、间距只有0.3毫米的元器件,人的肉眼基本看不清楚,而且它们种类、位置不同,必须要在显微镜下操作。

  火箭零部件焊接对镀锡量、焊接温度要求很严苛,手握焊枪一定要稳,一旦焊错,产品就报废了。

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

尉凤枝正在工作。资料图

  要想做到零失误,准备工作很重要。在焊接前,我会先准备一张生产图纸,把实物产品放大数十倍,把不同的元器件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并确认元器件的型号、清点数量、对照位置。

  我觉得做跟航天相关的工作,细心加耐心是不出错的基础,越是细小的活儿,越不能急躁。

  张广亮:我手工能实现头发丝直径1/500的精度

  我是张广亮,一名装配技师。如果把一毫米分成一千份,每一份是一个μ。目前最精密的机械磨床的极限精度是μ级。我手工能实现十分之一个μ的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00!

中国人的故事|筑梦航天: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中的无私

张广亮正在工作。资料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