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火薄田的边陲农业小镇起步,深圳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急剧变迁。樊建平认为,作为中国科创前沿,深圳正以生态、知识为牵引,补足基础创新能力短板,建设“未来之城”。
经过努力,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有了大大小小973个公园。今年,深圳还将继续发力,提前实现“千园之城”目标,让市民开窗见绿。
在这里,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实验室达9家,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十余所合作办学的高校异军突起,一些大学办学质量直追原校本部。
大沙河凝望着深圳,看着她在荒野上书写华章,看着她在“高位过坎”中坚持创新驱动,也看着她为高楼大厦绘就生态、知识底色。
以大沙河整治为代表的城市空间重塑,正在让深圳成为吸引全球人才、高端产业的“强磁场”。近年来,深圳人才净流入率保持高位,创新驱动迎来了关键的第一资源。
从更广阔的视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也在经历巨变。2018年,广东谋划“万里碧道”计划。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经历高速增长后的沉淀,整个区域的发展理念已有了根本性改变。”樊建平说。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环境,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创新基础国内领先。
风云际会,奋力前行,大沙河的波光中折射出深圳的未来、湾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