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过去了,“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实现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力度会不会减弱、工作标准会不会降低、工作节奏会不会松懈?面对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法院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将把“基本解决执行难”行之有效的经验及时固定下来,继续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继续保持“三个90%、一个80%”核心指标,把取得的成果常态化、制度化。今天,全国法院2019年首场“正在执行”全媒体直播行动在南京打响,预示着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的战役已经打响,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必将实现。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来,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目标实现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力度会不会减弱、工作标准会不会降低、工作节奏会不会松懈?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新闻通气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晋山称,这种担心和疑问完全没有必要。
“当前执行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全国法院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赵晋山说,“基本解决执行难”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最高人民法院将把“基本解决执行难”行之有效的经验及时固定下来,继续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把取得的成果常态化、制度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切实有效防止出现工作松懈、绩效滑坡,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和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将部署采取六方面“组合拳”。
【制定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五年工作纲要】纲要规划了近十大工作任务,具体工作措施有100多项,包括推进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深化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深化执行模式改革、深化执行管理改革、健全执行规范体系等。
【确保执行质效不降低】全国法院将继续保持“三个90%、一个80%”核心指标(即90%以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执结,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符合规范要求,90%以上执行信访案件得到化解或办结,近三年执行案件整体执结率超过80%)高标准运行,定期通报,常抓不懈,确保执行质效高水平运行。
【确保执行力度和措施不减弱】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一性两化”工作思路,加强执行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强制执行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执行查控系统,实现执行查控系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查冻扣功能全覆盖,将住房公积金缴纳信息、理财产品等纳入查控范围。二是拓展线下执行调查手段,完善财产报告制度,加大对不报告和报告不实的处罚力度,加快推进委托审计调查、公证取证、悬赏举报等制度。三是继续推进并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和评估工作,建立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省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拍卖财产腾退、交付,车辆违章消除等财产处置相关工作规范,确保财产处置变现工作公开、透明、高效。四是继续保持强大执行力度,始终保持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高压打击态势,有效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的范围和深度,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联合信用惩戒工作新常态;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隐匿财产以及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方式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依法充分适用罚款、拘留、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加大对拒执行为的惩处力度,继续畅通拒执犯罪自诉渠道,依法加大对拒执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
【对不规范执行行为“零容忍”不松懈】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刀刃向内,规范执行行为。一是建立人民法院执行部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实行“一案双查”,统筹督查执行案件问题和干警违纪违法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二是落实信访案件倒查机制,强化通报、约谈和责任追究,确保执行信访件件有落实;三是持续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构建科学、严谨、系统的执行规范体系,切实加强制度供给,织密规则体系,严格规范执行行为,并按照部署立法规划,抓紧民事强制执行法调研起草工作;四是出台执行工作流程、标准、工作指引等工作规范,编辑出版热点、难点执行问题解答等文件,提升执行干警业务水平。五是加强执行工作的“三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在执行管理、执行考核中的枢纽地位,实现对执行案件、执行事项和执行人员的全方位可视化、标准化监管。不断优化“一键式”督办、分级分时督办等工作机制,将各项监管职能逐步下沉至高、中、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以督办为重要抓手,强化“三统一”机制稳健运行。
【扩大执行公开不停滞】以公开促公信,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一是深化执行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多渠道、多角度公开执行工作信息,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联络,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案件及执行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将执行信息公开网建设成集约化的执行公开平台,增强执行公开网的交流互动性,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给法官留言”和联系法官的渠道,完善执行线索提供和悬赏公告功能,推进社会各界参与执行、支持执行、监督执行;三是创新执行信息公开手段,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诉讼服务热线、手机App等信息技术满足社会公众多渠道了解法院执行工作的需求。
【执行力量不削弱】人财物保障是工作基础,全国法院将继续保持对执行工作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保障,以满足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一是深入研究各级法院执行工作职能定位,区分管理、办案等工作比重,确定不同层级法院的执行人员配备标准,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和书记员配备,防止出现队伍力量薄弱、结构老化、不适应执行发展需要等问题。二是加强人员配备和保障的监督核查。强化对执行工作的物质装备建设,抓好技术、经费、设备三大保障,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装备保障制度机制。
本报南京4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