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用“共享经济”助力建设“制造强国”

2019-04-18 20:03:02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方兴未艾,这些技术能够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而共享经济则能触及制造业部分环节“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减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就要求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其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并探索一切可能有益于转型升级的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方兴未艾,这些技术能够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而共享经济则能触及制造业部分环节“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减负。

制造业的整个生产服务链条是一个体系,通常包括设计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其中,不少环节都可以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实现赋能。

一是原料采购环节的共享。制造业的原料采购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原料仅指最终工业制成品的物理构成,这种原料无法共享,但广义的原料还包括在制造过程中起加工等作用的诸多机器设备。这些机器通常单体价值高,社会整体使用需求量大但个体并非每日无间断使用。例如叉车,其在物流系统中作用显著,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等各个场景。但有的企业存在季节性、阶段性或短期生产量大而需增加叉车的情况,如果购买叉车,需要承担采购、维护、能耗、人工等多种隐性和显性成本。此时,可以设想在特定范围的场景内,如同一个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不必都购买叉车,而是酌情采用共享叉车,就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成本“减负”。因此,制造机器设备有推广“共享”的潜力。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