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未现在每周平均要做6台手术,身兼医生、老师、科研带头人、学院管理者四个身份。校园里,他总是步履匆匆。尽管身份多、担子重,但是坐门诊、上手术、授课、做科研吴向未一样都没落下。而当我了解到他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先后获得了“美国医学会青年学者奖”、“国际华人学会青年学者奖”,又一次次被厦门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邀请后,更想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回到母校。
吴向未告诉我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是培养我的地方,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我在国外研究的是干细胞,回国后重点研究的内容放在新疆特色性疾病,就比如说包虫病,因为干细胞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可以运用到包虫病的诊治中去,这是一件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事情。”
吴向未(左)正在主刀一台肝部手术(央广网发 王天浩 摄)
初春的石大校园,树木抽出新叶,杏花肆意绽放,运动场上青春飞扬,我忍不住感叹校园时光的美好,也似乎理解了吴医生的选择。“‘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部省合建’的十四所高校之一”......这一项项认可和荣誉正是曹连莆、吴向未的事业和追求。走在校园里,当我再次从师生们的口中听到“兵团精神”、听到“传承”、“接力”,似乎更加领会了这其中的意义。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南疆支教(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石河子大学)
来到石河子大学的第十天,一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海报让我闻到了校园里毕业季的味道。和我一样关心志愿服务的是师范学院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胡新峰,他想报名毕业后去南疆教书。胡新峰说:“南疆更艰苦一点,他们的教育水平没有北疆好,更没有内地好,我觉得提升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肯定能提升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
从1949年至今,石河子大学共培养毕业生17.2万余人,近十年来,内地生源留疆率超过50%,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介绍说:“石河子大学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特色就是为我们新疆、兵团培养人才,为我们解决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70年来有10万名学生在新疆和兵团工作,他们在他们的各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石河子大学博学楼可同时容纳两万人上课(央广网发 王天浩 摄)
石大最大的教学楼——博学楼,是个能容纳两万余名学生同时上课的地方,从它的最东边到最西边,我每次都要走上十分钟,心中也会不自觉的想起石大校歌里的歌词:“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别父母,离故园,明月伴我赴边疆,壮志酬我青春飞扬。”
新华社兰州12月14日电(记者任延昕、李笑)寒冬时节,一场降雪覆盖了茫茫戈壁。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产业园里,几百个玻璃温室里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百米长的温室里,各类作物整齐分布,长势喜人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