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广西城乡各地,那一抹抹绿色令人沉醉。“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金山银山”工程、“绿美乡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实施后,广西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生态优势更加巩固。2018年,广西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2.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在绿水青山中获得更多红利
“山清水秀生态美”,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广西经济新的增长点,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大的获得感。
在位于典型大石山区的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曾经靠山吃山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一度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来,村民们主动放下了斧头、砍刀,自觉植树种草、造林绿化,投身于生态保护,山上森林回来了,河流变清了,空气更加清新。
李荣光2008年回到老家弄拉屯创业,开办了旅游专业合作社。这两年,借助“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弄拉举办的契机,游客多了,金银花、竹笋等土特产销售火爆。“现在参加合作社的村民150多人,去年合作社分红比2017年增加了60多万元。20多名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成了弄拉景区的‘上班族'。”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荣光说。
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随着2018年11月高速公路通车,游客增多,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37万人次。“全域旅游康养产业进入发展‘快进键’。”巴马县长蓝海洲说。
“广西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增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自治区党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冯俊英说。以南宁“美丽南方”、玉林“五彩田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催生了有机农业、大健康产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南宁11月20日电(记者雷嘉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蚕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蚕茧产量达39.5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8%,广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