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3日电 题:农民重回土地 再造“鱼米之乡”——来自渤海湾畔的乡村振兴探索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站在农田旁的王长利老人举目远望,心怀期待,“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长利老人的田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宁车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里一度有大批村民外出打工谋生活,土地闲置无人问。但如今,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不但重现“鱼米之乡”,农民也更愿意回到土地上,种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基础改善显生机
宁车沽位于滨海新区北部。据北塘街办事处副主任张振山介绍,当地共有6万多亩土地及养殖水面,资源总量算得上丰富。
尽管距离繁华的滨海新区城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路程,但在过去,宁车沽房屋陈旧,交通不便。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土地过日子,土地撂荒。
“以前都是土路,甭提多难走。”宁车沽西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钢回忆,一下雨,土路泥泞没法儿走,鱼虾运不出去,村民只能干着急。
今天再看宁车沽,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进村的主干道大部分完成路面硬化,马路两侧是成片稻田,成熟时节风吹稻花香。养鱼池水面上波光粼粼,点缀其间。
农业生产要向土地要效益,就得从基础投入着手。这几年,北塘街农业生产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新修乡村公路,改造危桥,维修闸涵、泵站,农渔业生产面貌为之一新。
西村直接从中收益。张云钢说,路面硬化,电网线路架设起来,水力设施维修好,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去年,王长利老人种下的水稻喜获丰收,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种苗是街道给的,听说是找专家挑的优质品种。”在宁车沽,像王长利一样种植适合当地优质水稻的农民越来越多。
新华社济南2月6日电 题:沂蒙老区话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 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发展咋样?记者春节期间回到山东省临沂市,发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在这里落地实施,一批特色村争当了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