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这曾是73岁的老人刘玉秀眼中的家乡。
山穷水穷人更穷。“一亩地才打几十斤粮食。”她说。
这地里只剩个穷字了?人们不相信。大坪村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山顶种树戴帽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底打坝蓄水穿鞋子”的办法,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
从1983年至2000年,大坪村人从来没停止过种草种树筑坝。2000年,大坪村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
大坪村人改写了贫穷的历史,成功实践了“水窖+梯田+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扶贫开发模式。
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来不过时。
乡村产业大舞台
“这里建独栋公寓,那里建商业综合体,这里是商业街……”摊开规划图,单延军说,“未来几年,村里和村民的主要收入将完全来自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让第三产业主导。”
正月十五刚过,山东省蓬莱市蓬莱阁街道水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单延军就忙碌起来。他正在谋划村里的又一次转型升级。
水城是一个“因水而生”的渔村,大海伸进村庄的一小块水域被称作“小海”,村民世代在此居住,与千帆为邻,祖祖辈辈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家生活。
“过去打鱼是苦日子,当地曾流传‘宁去南山当驴,不去北海打鱼’的说法。”单延军说。
从打鱼到经营“渔家乐”,村民把眼光放在了旅游业上。在水城新村,每条街巷里都能看到客栈、渔家乐的招牌,不少村民正在收拾卫生、打扫房间,为新一年的旅游季做准备。
阳光下的水城海滨,清波荡漾,海碧天蓝。海边马路上,停了不少外地来的小汽车。游客拍摄海景,与漫天飞舞的海鸥合影。
新华社太原4月22日电(记者王皓)“看完影片后,我感触很深,五个国家的女性对于社会的爱、对于家庭的爱、对于生活的爱都很好地通过电影展现了出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