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大家做表率,许吉军带领村里党员和干部带头流转土地,种桃树、搞产业。“村里有780亩地,已流转600亩。村民每亩租金1000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贫困户优先来劳动。村民自愿入股。”许吉军说。
主持会议的梁铁正说:“许书记已经帮咱建好了果品交易市场。咱的桃属晚熟品种,能错开市场高峰期。基础都打好了,路子没问题,但这两年管理、技术没跟上,还没见到丰厚回报。”
“只要路子没问题,就必须干。咱绝不能让合作社倒了,后面还有那么多老百姓跟着我们呢。今年是盛果期,也是关键年。我们要决战2019,决胜2019!” 村党支部和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再次达成一致。
散会后,走出办公室,一阵风吹过村头的桃园。土黄色的农地,在第一书记和合作社社员的眼里,正随着春天的到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听说动车站要开工了,离咱村不远,路也通畅,将来咱村的发展肯定没问题。会成为周边十里八村的中心吧。”大家边走边憧憬着未来。
合作社是零散村民以抱团形式发展规模现代农业、连接市场的有效载体,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地方为应付考核、套取补贴,盲目大办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