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位复旦毕业生的扶贫故事(2)

2019-02-08 18:31:01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然而,想法一说出口,面对的全是否决票:妻子认为,大城市资源丰富,两人的生活不应该被打乱;父母直接崩溃掉,“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名牌大学生,跳出农门,却要倒回农村,实在丢人”。

家人的劝说,王文一非但没有听进去,反而愈发“魔怔”了:他认真规划车厘子产业园,一个人远远不够,于是逐个联系在外的表亲堂亲,一下子又拽回了十几个大学生。

十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居然同时“傻”了,家人觉得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开始慢慢改变立场。

就这样,在上海、杭州、郑州辗转10来年的王文一回到家乡,成立了万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车厘子。

“等争议搁置、钱凑齐的时候,车厘子种植的季节也快结束了。县领导知道后,亲自关心,仅用了两天,我就从选地、协议到附属物处理全部弄完。之后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招募大量农闲劳动力,将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500亩果苗全部种下。”这个效率,让王文一深感意外,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对脱贫致富和产业升级的渴望,县里比自己更迫切。

在农忙时节帮家里收割麦子,是王文一此前唯一做过的农活。面对500亩全新果树,王文一知道,成功关键在于读书问教。除了仔细研读各种关于车厘子的书籍外,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跑一趟郑州,将黄贞光教授接过来,查看树苗长势,给大家讲课,并为下阶段注意事项做提醒。

这一切都让王合川老人感到新鲜。“种了一辈子地,我们都是看天种地,他却是看书种地;我们都是种自己的地,他却租别人的地种。”王合川是万丰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第一批工人,他将自己的5亩地流转租给了合作社,并参与了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劳动。如今,除了租地5000元的年收入,王合川老人每月还可以获得2000元左右的工资,每年的收入将近3万元,比自己种地高了近10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