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2月4日电 题:广西沿边新春行:边民互助组助力兴边富民
新华社记者刘伟、曹祎铭、陈露缘
“我和妻子今天都赚了50元。”春节前夕,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宁明县爱店镇爱店社区边民方永权高兴地对记者说,“边民互助组让我和家人有机会参与边境互市贸易。与以前相比,每个月多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宁明县历史悠久,边关风情浓郁。1个国家边境陆路一类口岸和3个边民互市点让当地外贸经济如火如荼。近年来,宁明县依托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探索边贸互市发展方式,创新成立边民互助组,促进互市贸易引领脱贫。
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像方永权一样的边民每人每天可交易8000元全免关税和环节税的货物。然而长期以来,边民参与互市交易的能力普遍较弱,缺货源渠道、难以开拓销售市场、边民自身缺少足量资金,大多数边民很难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
“不能让边民守着好政策‘讨’饭吃。”宁明县副县长张肇说,借助政策红利,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推进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出“党建共建+行业协会+边民互助组(贫困户)+落地加工企业”的边贸扶贫方案,“就是要尽可能把更多的边民组织起来,充分协调各方面资源,帮助边民脱贫、致富。”
爱店镇党委书记周洪平介绍,边民互助组通过党委指导和全体成员选举,通过互助组章程和创业协议书,选举和授权组长、财务总监、人事总监等骨干力量代表集体行使签约、收付款、组织办理通关手续等。此外,还以行业协会为纽带,搭建互助组与中介商沟通洽谈平台,寻找货源渠道,开拓销售市场,引导企业向互助组购买商品。
“政府给了许多政策支持,加上互市组里有党员带头,互市贸易收入从以前每人每天15元提高到50元,有时还能超过100元,每月可增加收入1500元至2000元。”爱店镇兴邦边民互助组组长马成艺告诉记者,“目前主要交易的商品是巴沙鱼、带鱼、海虾和椰子糖等,最近一段贸易量挺大。”
货物进来了,如何顺利销售出去?张肇介绍,宁明县主动吸引边贸加工企业落地加工,以贸易带动加工产业,将互市政策红利留在边境助农增收脱贫,“爱店边贸产业园目前共签约6家企业,在建2家,竣工3家,其中1家企业已实现投产运行。”
广西和润成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李秋燕介绍,他们公司主要从事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茶叶主要是边民互助组从越南进口,我们再出资购买,这种模式既简化了我们公司的生产流程,边民也能得到实惠,实现双赢。”
周洪平表示,边民互助组运行模式取得了“边民得实惠,边境得稳固”的成效,自2017年11月以来,爱店镇目前已成立10个边民互助组,边民互助组参与人数近1500人,其中贫困户近400人,贫困户分红收益40多万元。
央广网互助11月23日消息(记者张雷)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在广泛征求乡镇农村各部门单位及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近日出台《互助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自今年12月1日起执行
央广网西宁1月16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日报记者魏爽)2019年青海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昨天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