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条件艰苦,但绿皮车上也载满了乡愁和团圆的心。”罗树才告诉记者,同一个车厢的人,来自不同地方,挤在一起,很多人一坐就是好几天,他们聊家乡,聊一年的收获,分享回家的喜悦。绿皮车、熬夜、泡面味、蛇皮袋、拥挤……这些词汇就是那个年代年味的代名词。
90年代开始,铁路对“绿皮车”进行改造和淘汰,车速突破了每小时100公里。2006年,罗树才从襄渝线调到渝怀线彭水站。“不仅车速提升,车次也多了,每天20几趟。”罗树才说,彭水站的条件比禄市站好得多,站前广场、候车厅、休息室都配齐了。但火车不再是个稀罕物,由于城市交通的完善,客运汽车也很方便,乘坐火车的大多数是远途旅客,只是春运期间依然繁忙。
2013年,渝利铁路建成通车,罗树才调到长寿北站。“速度更快,旅途更舒适,高铁是铁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罗树才说,网络购票非常方便,智能化刷票进站快捷简便,车站秩序有条不紊,站内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工作与以前相比要轻松得多。高铁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躺在座椅上,乘客们开始享受旅途,高铁、动车成为回乡人的“新宠”。
一阵汽笛声响起,又一辆动车进站,罗树才整理了一下衣服,做好了迎接旅客的准备。他说,明年就要退休了,这是值守的最后一个春运。数十年来,他见证了铁路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只有春运,人来人往,依然充满温暖与乡愁。
新华社南宁1月25日电 题:屋顶上的“春运” 新华社记者樊曦、叶昊鸣 “地下旅客出站通道南端靠近地铁口位置严重漏水1处,请立即处理!”接到工区值班人员上报的信息,覃广阳赶紧带着5名职工前往现场
新华社上海1月24日电(贾远琨 袁全)“刷脸”闸机、遗失物品自助查找、“聪明”的厕所、列车上扫码购物……这些春运里的“黑科技”你都get了吗?来看看智能化的长三角铁路春运是否已经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