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集中近400亩地一块种,还算是这3个种地“老把式”的“新营生”。“过去一家一户种桑养蚕,亏了是自己的;如今合在一块搞,亏了是大家的,更大意不得。”
养蚕最怕病害。为此,腾树文前后3次到区蚕茧站、蚕业公司学技术。“幼蚕共育风险最高,这个时候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事。幼蚕一天吃3顿,顿顿离不得人。桑叶还要用药水清洗,要切细碎,真是个细活儿。” 腾树文告诉记者。
“以前追着别人要地,现在地被‘送上门’来”
四组发展蚕桑,也得到了政府多方扶助。金溪镇副镇长杨胜前、驻村第一书记田杰主动对接,帮着配套建了产业路、共育室、蚕棚等设施。
另外,黔江区的政策也是“扶上马,送一程”。“最近政府财政补助,帮助村里组建了股份合作社,在收入保底的同时,增值收益还按一定比例分红,大伙儿能持续受益。”杨胜前说。
看着蚕桑产业走上正轨,并初步见效,越来越多的农民想参与其中。“以前是我们追着别人要地种,现在是人家主动把土地‘送上门’,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有近200人。”最近,村民陈正学敲开了腾树文家的门。“老腾,我屋头有5亩好地,我信得过你们,全部入给合作社,要不要得?”陈正学说。
“‘前人栽树、后人致富’,再过几年,产业真正成型了,我们就‘解甲’退休,把‘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里。”腾树文对记者说。
“扶贫产业发展,离不开苦干、实干的‘领头雁’。”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告诉记者,近几年黔江发展脱贫致富带头人400多人,这其中有类似长春村这样“退而不休”的“老把式”,也有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农民工,他们正在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新华社南宁11月20日电(记者雷嘉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蚕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蚕茧产量达39.5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8%,广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
央广网海宁11月5日消息(记者李佳 通讯员邵敏)今天上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北区正式启用,该基地总用地面积953亩,将用于蚕桑试验、果树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育种试验等
前不久,广东四川商会考察团到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进行投资考察。考察团16家川商企业考察后认为,高县在茶业、蚕桑、康养、医疗等产业领域拥有较好的投资前景,希望加强对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支持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