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那些脱贫攻坚中的奋斗故事(3)

2019-01-24 17: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44岁的张诚是贵州省思南县周寨村人。1993年,他从建筑学校毕业后,只身在贵阳打拼,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家致富没忘本,看到家乡落后面貌未改,他盘算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2016年,张诚回到村里,领办周寨村红薯粉加工厂,建立以红薯加工企业为平台的红薯全产业链。

目前,张诚的加工厂年吞吐鲜薯7.5万吨,产值达2.25亿元。

“家乡有这个产业真是好,现在我们就近上班了,一个月工资3000多块。”周寨村邻村的贫困户杨琴说。“过去一个月只有1800块收入,现在的工资高还吃住都包。”杨琴一脸满意。

产业好不好,关键在对路。周寨村沙地多,适合种植红薯。村主任杨仕杰说,全村1299人中还有179人未脱贫,“脱帽”就靠这个产业了。

群众增收快,全靠产业带。“红薯老总”的加工厂通过建设1000亩示范基地,还可以解决200多名村民就业。此外,带动全县13个乡镇,包括5000多户贫困户在内上万户种植红薯20000多亩,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好产业激发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周寨村66岁的贫困户杨胜强是土家族,红薯加工厂运行起来之后,他在厂里上班,每个月有2500元工资。“最近厂里给我发了5000块,顶好几头大年猪。”他笑着说。

泥巴房、竹片房,云南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小普希村民小组以前守着古茶林受穷,整村曾经全是贫困户。70后村民者扫带头发展茶产业,采茶,制茶,卖茶,把一度无人问津的古树茶变成了“黄金叶”,自己也从全村最穷变为“首富”。

“有了好产业,不用你做思想工作,村民都会自动告别‘等靠要’。”小普希村民小组组长白春国说。看到身边的致富榜样,村民纷纷加入了发展生态茶的大合唱,收入年年攀升。现在,小普希全村已脱贫,水泥路从国道直通村里,硬化路连着各家各户,自来水引到灶头,村里15户人家就有小汽车11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