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
平安建设,要积小安为大安。基础实才有基层安,多小安方能大平安。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1963年,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了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
从地方“盆景”到全国“风景”,“枫桥经验”经历半个多世纪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更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太原市小店区亲贤社区党委摸索出一条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新途径,使昔日“体量大、人口多、矛盾杂、治安差”的城中村,嬗变为如今的“中国十佳小康村”“国家级文明村”。
亲贤社区每栋楼宇、每个单元都成立了党组织,以社区900多名共产党员为骨干支撑,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党建体制架构。他们就是党和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千里眼”,传播政策法规的“广播站”,化解矛盾纠纷的“缓冲垫”,维护社会和谐的“老管家”。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的根本方式。
浙江象山,百里海岸,千年渔乡。基层治理的创新之举——“村民说事”,正日益成为象山一张“金名片”。村里的麻烦事、困难事,只要到村委会的“村民说事”上说一说,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没有‘村民说事’的时候,村民都到小店里面,到公共场合随意说。现在有了问题,就摊在‘村民说事’的桌面上说。”象山县土下村党支部书记沈飞龙坦言,这样透明开放,说出了乡村和谐,说出了民主,说出了发展,也说出了清廉。
【传统文化大家谈】作者:苑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何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汉书》中有这样一句劝农金句:“农,天下之大本也。”习近平总书记也说,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日电(记者高晗、张啸诚)面对疑难案件时,认真办案、维护公正是张飚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一生的信念与坚持。在他看来,“冤假错案的发生,不仅伤害了当事人,更有损法律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