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照的医师基本都在大型药局和医院,不会来我们这种传统中药行,而且他们所受训练也是偏西医的,未必适合我们。”杨凯宇说,希望当局能对特殊行业给予一定照顾,开放属于我们的考试和证照。
同在迪化街的百安堂参药行老板郭柏鋐印证了这一说法。“如今,迪化街上的中药行萎缩得只有全盛时期的三成左右。”郭柏鋐说,当局还在这条街上开发文创,越来越多咖啡店、餐厅挤占了原本中药行的生存空间。
为了生存,台湾的中药行也不断转型,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郭柏鋐的药行有四五百味中草药,可以按方抓药、代客煎药,但这部分业务只占其营业额的不到1%。“主要业务还是靠高端药材,例如冬虫夏草、高丽参、燕窝等。”郭柏鋐说,“20多年来,鲍鱼、海参、鱼翅等变成了迪化街中药行销售的主力。”
他还说,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中药行业有兴趣,也很有想法,对中药材行业进行了许多创新,但当局要给他们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开放证照是必要的,不然过几年可能台北都没有中药材店铺了。
杨凯宇就属于有想法的年轻人。尽管他的六安堂业务也主要依靠高端药材,但他还围绕中药开发了药膳、美容、茶包、浴包等产品。“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中药材的‘天然’概念就很能打动现代人。”杨凯宇说。
郭柏鋐也同样对药材配制进行了改良,例如加些甘草、肉桂以减轻苦味,或者做成水丸利于吞服。“年轻人无法接受中药的苦,‘良药苦口’不行了,得‘良药利口’才行。”他说。
在文化断层、政府限缩、西医包围等不利因素夹击下,台湾的中药行艰难地生存着。杨凯宇和郭柏鋐都很羡慕大陆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认为大陆平等对待中医药和西医药,让传统的东西能够累积增长,不至于衰退没落。
“如果开放了中药行业证照考试,我一定会去考一个。”杨凯宇说,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能任其衰微。
原标题:最近,一篇台湾学者的旧文又火了。。。。。。近日,一篇原载于台湾《海峡评论》1991年第2期,后被收入何新编著的《为中国声辩》一书的文章,在微信平台上突然再度热传。
原标题:“台独”想用“台湾青”与绿营切割,网友批:都是毒[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独”团体“喜乐岛联盟”6日提出,为与传统绿营民进党进行区隔,其代表色将设为“台湾青”。
原标题:快讯!两艘美军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环球网快讯实习记者李东尧】据路透社5月23日最新消息,美国军方发言人声称,两艘美国海军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美军军舰最近一次穿越台湾海峡在4月28日。